English

蜀南竹海行

2000-01-20 来源:光明日报 ■林山 我有话说

宜宾,蜀南,百里方圆,全是竹。

中国人爱竹,是因为中国人特别像竹。

三千年华夏国粹里,竹是诗,是酒,是歌,是画,是令人沉醉、令人惊悸的阴柔之美,东方人的美。风霜雪雨,四季不同,竹的色调也不同,人们对她的评价更是不同。

舜帝南巡,死于苍梧。两个爱妃娥皇、女英,明知夫君已去,仍千里奔丧,双双坠于湘江。她们悲恸的身姿化为婆娑摇曳的竹干,泪水便化为竹干上的点点竹斑,凄凄婉婉,悠悠潇潇,此为潇湘之由来。后经屈原、韩愈等宗师的渲染,一说到湘君、湘夫人,就使人想到竹林,一见到竹林,就想到女人的泪。尤其是下小雨的时候,点点玉珠顺着细窄的翠叶洒落,如泣如诉,缠缠绵绵,哀怨娇嗔,令人心碎。在蜀南竹海,有一种唤作“慈竹”的竹,纷纷细雨中,更显得圆润剔透,娇翠欲滴,一摆一动,送万种风情,现百般诱惑,任谁,都想走过去轻轻抚摸她一下,似乎在轻轻拭抹美人的眼泪。这种怜怜无助依偎在你胸口上的感觉,正是竹雨的魅力。怜惜之心一起,柔柔的竹雨再一飘来,人,马上就能生出那永不泯灭的天良。

西晋的“竹林七贤”中,我最喜欢稽康。他除了爱喝酒、一生潇洒风流外,最让人称绝的,他还是个音乐家,在竹林中,谱成了一曲千古绝唱“广陵散”。古今书籍里,对此曲记载颇多,可惜失传了,不过没听过也好,可令后人任意想象———晚霞时分,竹海之中,阮籍、刘伶等酒仙盘坐在落满竹叶的地上,烫上一壶菊酒,或泡上一壶竹茶,一阵微风透着竹林间隙巡巡拂来,嵇康倚坐竹下,白衣白袍,面前一尾竹琴。几个美丽的少女,抛甩着长长的彩袖,随着竹风,踏着弦拍歌舞……那是一首诗,一幅画,依或就是在诗画中复活的“广陵散”?

说到竹雨,就想到竹风,竹雨是女人的泪,竹风是男人的诗,加在一起,旋回起伏,抑扬顿挫,任你遐想。那爱,也是竹的诗韵。

天生万物,代代衍化,无论是谁,都应有个灵魂,竹也一样。竹干中,空空的,隐一股清白浩然之气;竹节处,鼓鼓的,显耿耿孤傲不屈之节;竹叶间,沙沙的,涤无尽浮华红尘之恋;竹林里,柔柔的,卷丝丝春花秋月之帘。偶在竹径行走,一瞬间,灵台清澈,明心见性,清风掠过,气血舒张,那浩浩荡荡的清气,使人触觉到弃绝杂念的禅界,这是古来今往多少儒生学子追求的境界!士大夫讲究气节,所谓臣节、国节、妻节、子节者也,唯遇高风才亮得名节。何谓高风?即霜寒之风。愈是霜寒,愈是清冷,竹干愈挺得笔直俊拔。古人将孤松、寒菊与傲竹并称“岁寒三友”,百代千朝,称诵不绝。当知竹子除了似水的柔情,还有倔强阳刚的一面。

在竹海,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那种一竹倒下,万竹爬起,前赴后继,勃勃跟上的生命力。竹生笋,笋破土而出再成为竹,一年独立,二年长成,五年成林,十年成海,如此循环,如此繁衍,如此顽强!在万树丛中,论气势,看阵仗,说意志,比坚韧,唯有竹君也!

在竹海,竟然没有一棵杂树。无论多粗多壮多有来头的树,只要你不是竹类,就必然被千万杆竹木层层包裹,困于孤城,枯死绝地,最后化为竹海的养料。天下树种,说到万众一心,团结一致,患难相助,荣辱共生的群体意识,亦唯有竹君!

这些,才是竹的灵魂,竹的神髓,竹的奥秘,竹的精神所在。所谓竹的精神,就是中国人的精神!

蜀南竹海,与别处竹海不同,其林中,有溪,有石,有桥,有瀑,曲曲弯弯,高高低低。你漫步到竹径的山泉旁,俯下身来,双手一捧那沁人肌肤的泉水,泼在脸上,凉凉的,滑滑的。站起身,深深吸一口天地清气。再静下来,暝目倾听无穷无尽的竹海中那巡回激荡的阵阵沉涛,只要用心,甚至可感触到百里外的层层远山。然后,你背着手,昂起头,不徐不疾地继续往前走。拐过一道竹岩,百米开外,薄薄的水雾里,突然朦胧现出一座绿竹搭就的酒楼。一股融入竹海,而不能以荤素来品评界定的肉香气,被潮潮的清风徐徐送来,那是竹筒饭。竹海里,竹子自然多得是,用竹下的清泉淘一把白米,盛入新鲜的竹筒里,放进几块用松脂细细薰制的腊肉,再在干柴与竹叶上燃一把火,把竹筒蒸熟。此时,你告诉自己,天下间所有的大事皆可放下,你,只想吃饭。

苏东坡说,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凡清雅之士,都在庭园里种几棵竹。佛祖释迦牟尼刚出道时,讲经的第一座寺院,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寺院,就是竹子搭的,叫“竹林精舍”。拜观世音菩萨的,也都知她身后有一片紫竹林。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他的恩人、当时已归隐的介子推,派兵逼他出山做官,可介子推不愿意,背着老母躲入竹山。晋文公放了一把火,不一会儿,山上的竹全烧光了,介子推母子也烧成了焦炭。蜀南竹海,古代的名士也来过不少,有李白、黄庭坚等。也隐居过一些高人,他们觉得做人比做官更重要、人格比功名更珍贵,这便是竹的高洁。

除了名人雅士,老百姓也爱竹。几千年了,人们观竹林而悦目,制竹椅而坐躺,造竹板而歌吟,扎竹筏而漂荡。时而,还舞竹剑而激昂,吹竹箫而回肠,品竹笋而滋生,书竹简而飞扬。人与竹,竹与人,那么多年了,岂能分扯得开?竹任人砍伐,任人排遣,却从来没索取过什么回报,这才是竹的秉性,中国人的秉性。

这是20世纪最后一个冬天。此时的京师,霜风凛凛,北国苍凉,虽有易水之狂歌,燕赵之慷慨,又怎比得上来到蜀南,观此竹海?在南国清越的古筝伴绕下,去体悟禅理,去凝思诗韵,去超越美学,去倾注柔情,去洗涤心灵,去舒展经脉,去奉献自我,去修磨心性,去探索人生之秘密和宇宙之伟大,去吸纳山川之灵秀和日月之精华,去将自己融汇在这干干净净、清清白白、透透彻彻的竹世界里……唯有此,你才会爱上这些竹,这片竹海,以及这竹子的精神。

如果你是中国人,就该有这种精神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